藝訊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精彩落幕
凈土喀那斯·雪都阿勒泰
以食為媒
周穎南:《疊層時空》 ——撫平時空的褶子
近期,鼓浪嶼當代藝術中心開館展《疊層時空》正在展出並舉辦線上論壇。展覽通過3大板塊、15件/組飽含城市和文化記憶的多元媒介作品,回應城市更新的深刻議題。
2022-06-13 17:00:00
將李白詩歌變為加密動態數字作品,是什麼樣子?
《李白詩歌可視化·加密轉換》項目將家喻戶曉的詩仙李白詩歌意象進行富有創造力的視覺化,通過激活與轉換,創作成為動態數字藝術藏品。作品以當代化的視覺語言和超現實場景,結合未來藝術的想像産生新的觀念。
2022-06-12 21:02:08
“水系成都:1990年代以來的生態藝術展”雪梨開幕
由中國駐雪梨總領事館、雪梨中國文化中心和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共同主辦的“水系成都:1990年代以來的生態藝術展”于2022年6月9日晚在雪梨中國文化中心開幕。
2022-06-10 17:28:55
“現代漆畫藝術之父”喬十光先生逝世 享年85歲
2022年6月9日,著名漆畫藝術家、教育家,“中國現代漆畫開創者”喬十光先生去世,享年85歲。
2022-06-10 17:11:46
蘇珊娜·赫斯基、童義欣共同展現“環保戀愛”
2022年5月13日,由今日美術館和法國駐華大使館聯合主辦的“環保戀愛——蘇珊娜·赫斯基、童義欣作品展”在今日美術館一號館4層開幕。此次展覽由今日美術館館長張然和法國駐華使館文化專員白莫迪共同擔任策展人,將持續展出至7月3日。
2022-06-09 14:45:20
30位國內外學者線上研討:亞洲留學視野下的中國近現代美術史
重點關注留學日本、並兼顧其他亞洲留學國的史料與研究的“中國近現代美術留學史料與研究研討會”于2022年6月4-5日線上上舉行,會議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主辦,國內外30位專家學者應邀發言。
2022-06-09 09:30:47
故宮博物院借展文物獲批赴港 914件珍貴展品將於7月亮相香港故宮
6月5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宣佈,來自故宮博物院的914件珍貴文物將於今年7月在香港故宮開幕展中亮相。
2022-06-08 15:08:08
不止悲傷:18幅蒙克的傑作在考陶德美術館展出
2022年5月27日至9月4日,《愛德華·蒙克:來自卑爾根的傑作》在考陶德美術館展出,這個展覽是考陶德美術館與挪威卑爾根KODE博物館的合作項目之一。
2022-06-07 11:19:44
裏森畫廊代理中國藝術家喻紅作品
喻紅以創作描繪大型當代具象繪畫聞名,她在求學時期接受現實主義繪畫技巧的訓練,後發展出獨特的視覺風格,通過細膩地刻畫其個人經歷,折射同輩人的生活及見證中國社會發生的巨變。
2022-06-06 16:11:49
人類與植物共生——鄭波專訪
鄭波,生態藝術家,從2012年開始研究長期被藝術界所忽略的植物世界,探討人類與植物的親密關係。正如伊莎貝拉?阿亨巴赫所説:鄭波不再強調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而是努力實現所有生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2022-06-05 13:00:33
古代的粽子好吃嗎?
一提到端午節,頭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吃粽子,就像想到中秋就想到月餅一樣。當然吃粽子不是現代的人專利,而是自古流傳下來的,那麼古人吃的粽子長什麼樣呢?外觀跟現在區別大嗎?好吃嗎?鹹口還是甜口?有各種肉餡嗎?
2022-06-03 13:03:44
李禹煥阿爾勒中心在法國面向公眾開放
李禹煥 (Lee Ufan)在法國阿爾勒的全新永久展覽空間現已正式向公眾開放。此全新的展覽中心由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位於阿爾勒中心地帶的一座十六至十八世紀宅邸——弗農酒店 (Hotel Vernon)。
2022-06-01 15:53:37
2022第七屆“我愛顏色——小天才繪畫大賽”即將開幕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在他們長大之前,我們要找到他(她)!”——艾敬(發起人)
2022-06-01 12:35:42
王婧:聲音與聆聽可以帶給我們不同的智識範式
聲音研究學者王婧不僅是聲音藝術理論權威,也親自參與了多項聲音藝術創作實踐,同時,她也進行了多場聲音藝術科普演講,對觀眾迷惑的聲音藝術問題有深入淺出的解答經驗。近日,王婧接受了藝術中國記者獨家採訪。
2022-06-01 10:33:29
10件被“襲擊”的世界名作背後
藝術品終歸是脆弱的,有驚無險的結果,常常由無數的教訓和經驗換來。
2022-06-02 15:06:17
蒙娜麗莎缺你這塊蛋糕嗎?
眾所週知,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是無價之寶,什麼意思呢,就是出多少錢都不賣。但凡畫中女子在世的話,也絕對是頂級女富豪之列。然而結果就在前天,巴黎當地時間5月29日,這位頂級女富豪被人給強送了一塊蛋糕。
2022-05-31 16:18:17
圖集 |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精彩落幕
5月29日,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在為期一週的強勁銷售及以混合形式呈獻的項目中圓滿閉幕。
2022-05-30 12:34:18
為何她的作品能和梵谷的作品一起展覽?
伊黛爾·阿德南去年去世,享年 96歲。她的首次回顧展“色彩作為語言”正在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展出,展覽將展出至 2022年9月4日。
2022-05-29 13:53:30
這裡有顆時間膠囊,與29 位世界攝影大咖來聊天
《探索攝影之旅》的作者江融為讀者帶來了關於西方攝影界的廣闊而獨特的視野,這29位世界知名攝影人再也不會被同一個人採訪,並在同一本書中聚在一起。我相信,這本書將成為後代的一個有意義和有價值的時間膠囊。
2022-05-28 10:32:29
鼓浪嶼當代藝術中心(KCCA)開館展“疊層時空”開幕論壇——“不止于現場”
6月5日,鼓浪嶼當代藝術中心重磅邀請開幕展學術主持朱青生、策展人高遠及參展藝術家大咖們深度對話,這是當代藝術圈不可錯過的一次走心對談,不止于現場、不止于疊層時空!
2022-06-06 14:28:32
專訪黃梅:將視覺轉化為文本 呈現一個豐富的中國
2022年4月,黃梅的新書《今日中國:少數群體、文化與社會》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出版。這是一本以當代藝術為切入角度,在歷史學、社會學和人類學視域下研究和記錄中國的著作。
2022-05-26 12:10:46
淩超:王滿晟個展《石上月》
“石上月”這一概念,如果利用現代的物理學知識的幫助,進行哲學的思考,就會立刻提出許多耐人尋味的問題。視覺上可感知的石頭上的反射光當然不是月亮發出的,而是太陽發出的;當我們看到被照亮的石頭時,根據與我們腦海中存儲的陽光照射的圖景相比較,而把被照亮的區域理解成為月光照射所産生的效果。
2022-05-25 14:31:37
任建國:融古創新之中呈現的“水墨新境”
任建國1957年生於北京,現居住、創作于北京和雪梨。他197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198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係,師從李可染、蔣兆和、李苦禪、葉淺予、劉淩倉、盧沉、周思聰等畫壇名家。
2022-05-29 14:11:28
高遠:把一種歷史深度賦予當代藝術
廢墟顯示了許多歷史層次的共處狀態和多樣性。關於廢墟的討論,融合了包括藝術史、文化遺産與考古學的學科視野,同時也為當代藝術提供了新的視角。
2022-05-25 11:02:00
田野·身體·現代性——關於喬曉光“音樂水墨”系列的對話
少為人知的是,喬曉光首先是一名畫家。1986年,陶咏白、李建國主編的大型油畫編年史畫冊以喬曉光的《玉米地》作為封底,這讓他一夜之間在油畫界家喻戶曉。多年的田野考察為他的藝術創作帶來深厚的文化積澱,他將自己的目之所及、心之所遇與當代水墨表現結合起來,形成了他獨特的藝術語言。
2022-05-23 14:04:27
第八屆國際藝術評論獎(IAAC 8)面向全球徵稿,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首次加盟
本次國際藝術評論獎由5位專家組成國際評審團。 國際評審團將於徵稿結束後展開嚴格的匿名評審,最終選出包括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在內的20位中、英文入圍作者。
2022-05-23 11:30:03
發展綜合材料繪畫 堅定中國架上藝術自信
自2010年以來,中國綜合材料繪畫,以其極具當代的藝術表達理念和“無邊界”的藝術表現形式,越來越受到中國美術乃至國際美術界的關注。
2022-05-30 16:48:53
98歲黃永玉:能在蘇州開木刻展,阿拉麵子大來希
2022年5月18日,正值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展”在蘇州博物館本館現代藝術廳開展,持續至7月24日(週日)。
2022-05-20 13:09:37
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揭曉
5月18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結果揭曉,39個展覽項目獲獎。
2022-05-18 15:01:46
隱逸山林的40後藝術家石虎:象無形,生在心靈
1942年出生於河北徐水縣的石虎,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然而他的創作熱情仍然激蕩。在剛剛過去的香港蘇富比春拍現當代藝術日場,藝術家石虎的《秋華圖》以277.2萬港元成交,刷新了他18年前創下的個人拍賣紀錄,也讓這位隱逸于山林的40後藝術家重新亮相在我們的視野中。
2022-05-18 11:02: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005552
日本人与兽